更多內部資料獲取,請與我們聯系!
分數 | 閱卷人 |
第一部分:無損檢測基礎知識
一、是非題:(請將答案填在括號內,正確的填“O”,錯誤的填“X”,共5題,每題2分,共10分。)
1、按照《特種設備安全檢查條例》(2009年修訂)規定,特種設備檢驗檢測人員出具虛假的檢驗檢測結果、鑒定結論和檢驗檢測結果、鑒定結論嚴重失實,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 )
2、按照TSG G0001-2012《鍋爐安全技術監察規程》規定,受壓管道和管子對接接頭做探傷抽查時,如發現有不合格的缺陷,應做抽查數量的雙倍數目的補充探傷檢查。如補充檢查仍不合格,應對全部對接接頭做探傷檢查。 ( )
3.按照TGS R0001-2009《固定式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規定,采用衍射時差法超聲檢測的焊接接頭,其合格級別不得低于II級。 ( )
4、按照GB150-2011《壓力容器》規定,設計溫度低于40℃的矩形截面壓力容器相鄰側板轉角處的焊接接頭應進行100%射線或超聲檢測。 ( )
5、按照GB12337-2014《鋼制球形貯罐》規定,球殼用Q345R板厚,厚度大于30mm時,應100%進行超聲檢測,按JB/T4730.3質量等級不低于II級。 ( )
分數 | 閱卷人 |
二、選擇題:(請將真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內,共5題,每題2分,共10分。)
6、TGS Z8001-2013《特種設備無損檢測人員考核規則》中無損檢測方法應包括 ( )
A,射線檢測、超聲波檢測、磁粉檢測、滲透檢測
B,射線檢測、超聲波檢測、磁粉檢測、滲透檢測、渦流檢測
C,射線檢測、超聲波檢測、磁粉檢測、滲透檢測、渦流檢測、聲發射檢測
D,射線檢測、超聲波檢測、磁粉檢測、滲透檢測、渦流檢測、聲發射檢測、漏磁檢測
7、按照TSG G0001-2012《鍋爐安全技術監察規程》規定,鍋爐受壓組件的焊接接頭存在不允許的缺陷而返修時,同一位置上的返修 ( )
A,不宜超過4次 B,不宜超過3次 C,不宜超過2次 D,不宜超過1次
8、按照TSG D0001-2009《壓力管道安全技術監察規程-工業管道》規定,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 )
A,管道軸測圖上應注明無損檢測方法、局部或抽樣無損檢測焊縫的位置等
B,名義厚度小于或等于30mm的管道對接接頭采用超聲檢測
C,進行抽樣檢測的環向焊接接頭,不得小于其整個圓周長度的50%
D,抽樣檢測中,固定焊接接頭的檢測數量不得少于其數量的20%
9、根據TSG R004-2009《固定式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規定,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 )
A,壓力容器對接接頭的無損檢測比例一般全部(100%)和局部(50%)兩種
B,對碳鋼和低合金鋼制低溫容器,局部無損檢測的比例應大于等于50%
C,對于設計壓力大于3.8Mpa的壓力容器,其對接接頭必須進行全部射線檢測
D,有色金屬制壓力容器對接接頭應盡量采用表面檢測
10、按照TSG R0005-2011《移動式壓力容器安全技術檢測規程》的規定,以下關于下列氣體汽車罐車無損檢測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罐體對接接頭應進行100%射線檢測
B,人孔對接接頭應進行100%射線檢測
C,罐體人孔、補強板、接管等角焊縫應進行100%射線檢測
D,夾套每條A、B類對接接頭應進行不小于該條接頭長度20%的射線檢測或超聲檢測
第二部分:超聲檢測標準及工藝
分數 | 閱卷人 |
三、是非題:(請將答案填在括號內,正確的填“O”,錯誤的填“X”,共8題,每題2分,共16分。)
11、按照NB/T47013.1-2015規定,凡列入國家強制檢定目錄進行強制檢驗管理的無損檢測設備和靈敏度相關的器材,應定期送有資格的法定計量檢定機構或授權計量檢定機構進行檢定。 ( )
12、NB/T47013.1-2015標準適用于金屬材料承壓設備用原材料或零部件和焊接接頭的超聲檢測,也適用于金屬材料制在用承壓設備超聲檢測。 ( )
13、NB/T47013.3-2015標準的規定,校準、運行核查和檢測時,應將儀器的增益和抑制均置于最低水平上。
14、按照NB/T47013.1-2015標準規定,超聲檢測中在對距離-波幅曲線進行復核時,如果曲線上任一深度人工反射體回波幅度上升2dB,則應對上一次復核以來所有的檢測部位進行復檢。 ( )
15、按照NB/T47013.1-2015標準的規定,對于板厚小于60mm的板材,發現在其坡口預訂線兩側各50mm檢測區域內有一指示長度大于50mm的單個缺陷時,該板材質量等級應直接評為V級。 ( )
16、按照NB/T47013.1-2015標準的規定,當鍛件檢測方向厚度超過400mm時,應從相對兩端面進行檢測。( )
17、按照NB/T47013.1-2015標準的規定,對承壓類特種設備I型焊接接頭進行超聲檢測,若要求檢測技術等級為C級時,則斜探頭掃查聲束通過的母材區域應先用直探頭進行檢測,其檢測靈敏度應與焊接接頭的檢測靈敏度一致。 ( )
18、按照NB/T47013.1-2015標準的規定,對焊接接頭缺陷進行指示長度測量時,當缺陷反射波峰值起伏變化,有多個高點,且均位于II區或II區以上時,應采用評定線絕對靈敏度法測定。 ( )
分數 | 閱卷人 |
四、單項選擇題:(請將真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內,共12題,每題2分,共24分。)
19、按照NB/T47013.1-2015標準的規定,以下關于超聲波檢測敘述,錯誤的是 ( )
A,超聲波穿透能力強,可用于大厚度(大于100mm)原材料和焊接接頭的檢測
B,能確定缺陷的深度和相對尺寸
C,能確定缺陷的反射波幅大小
D,能確定缺陷的類型和性質
20、按照NB/T47013.1-2015標準的規定,單晶斜探頭聲束偏向角不應大于: ( )
A,1° B,2° C,3° D,4°
21、按照NB/T47013.1-2015標準的規定,超聲檢測操作指導書中的檢測工藝相關技術參數不包 ( )
A,檢測部位 B,掃查方向及掃查范圍 C,缺陷定量方法 D,檢測記錄和評定要求
22、按照NB/T47013.1-2015標準的規定,關于板材超聲檢測,在基準靈敏度條件下,下列哪一種情況可以不作為缺陷: ( )
A,F1波幅高于距離-波幅曲線 B,用雙晶探頭檢測板厚<20mm板材時,F1≥50%
C,B1<100%,而F1/B1≥50% D,B1<50%
23、按照NB/T47013.1-2015標準的規定,對于奧氏體不銹鋼對接接頭的超聲檢測,可以選用窄脈沖( )單斜探頭。
A,橫波K1 B,橫波K2 C,縱波K1 D,縱波K2
24、按照NB/T47013.1-2015標準的規定,承壓設備對接接頭母材厚度為多少時,不得采用A級檢測( )
A, ≥8mm B, ≥40mm C, ≥46mm D, ≥100mm
25、按照NB/T47013.1-2015標準的規定,以下關于復合板材檢測的敘述,錯誤的是 ( )
A,應將探頭置于復合板材完全結合部位,調節第一次底波高度達滿屏80%作為基準靈敏度
B,只適用于板材厚度大于或等于6mm的復合板的超聲波檢測和質量分級
C,探頭可采用2~5MHz的單晶或雙晶直探頭,晶片有效直徑應在φ10~25mm范圍
D,一般可從基材側檢測,也可選擇從覆材測進行檢測
26、按照NB/T47013.1-2015標準的規定,對焊接接頭進行超聲檢測時,若檢測橫向缺陷時,應將各線靈敏度均提高 ( )
A,3dB B,6dB C,9dB D,12dB
27、按照NB/T47013.1-2015標準的規定,當對壁厚為120mm鋼制壓力容器本體焊接接頭進行超聲檢測時,發現兩條波幅位于II區的非危險性缺陷在一條直線上,其長度分別為35mm和21mm,間距為20mm,該焊接接頭應評定為 ( )
A,I級 B,II級 C,III級 D,IV級
28、按照NB/T47013.1-2015標準的規定,對焊縫中間一缺陷,若從兩個不同檢測面檢測或用兩種不同角度探頭測得波幅結果有差異時,應( )進行評定。
A,用較大K值探頭測定的數據 B, 用較小K值探頭測定的數據 C,用其中波幅最大者對應的數據 D,用檢出數據的平均值
29、按照NB/T47013.1-2015標準的規定,以下關于缺陷自身高度測定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端部最大回波法和端點衍射波法是利用回波高度確定缺陷自身高度
B,端部最大回波法和端點衍射波法是利用回波延遲時間差確定缺陷自身高度
C,端部最大回波法和半波高度法是利用回波高度確定缺陷自身高度
D,半波高度法是利用回波高度確定缺陷自身高度,而端點衍射波法是利用回波延遲時間差確定缺陷自身高度
30、按照NB/T47013.1-2015標準的規定,承壓設備用板材超聲波橫波檢測原則上選用( )進行檢測
A,K1雙晶斜探頭 B, K1單斜探頭 C, K1縱波斜探頭 D, K2單斜探頭
分數 | 閱卷人 |
五、工藝題:(40分)
31、有一圓柱體鍛件(工件編號為D001)需進行入廠驗收,直徑φ500mm,高度700mm,材質為16Mn。要求對其進行超聲檢測,若無對比試塊可用,請按NB/T47013.1-2015(II級合格)填寫超聲檢測操作指導書。
超聲檢測操作指導書
工藝規程版本號:XXX 編號:XXX
檢測技術要求 | 執行標準 | 檢測技術等級 | / | |
合計級別 | II級 | 檢測比例 | 100% | |
檢測對象 | 工件名稱 | 工件編號 | D001 | |
規格(mm) | 材料牌號 | |||
表面狀態 | 機加工后 | 檢測時機 | 熱處理后 | |
檢測設備器材 | 儀器型號 | XXX | 耦合劑 | 機油 |
探頭型號 | 2.5P20Z 5P8Z 5P10FG 2.5P13X14K2.5 | |||
標準試塊 | ||||
檢測工藝參數 | 檢測面 | 檢測波形 | ||
掃查速度 | 表面補償 | |||
基準靈敏度 | 掃查覆蓋 | |||
檢測設備器材的檢測要求 | ||||
掃描線調節劑說明 | ||||
靈敏度校準及計算說明 | ||||
掃查方式及說明 | ||||
缺陷的記錄 | ||||
不允許缺陷 | ||||
編制人 | XXX | 級別:UT-II | 日期 | |
審核人 | XXX | 級別:UT-II | 日期 |